申请加入须知
投稿者需将所有文字及高清图片素材打包为RAR或ZIP的压缩文件,通过电子邮件投递。稿件具体素材要求如下:
1、个人简历:罗列学习和工作(创业)履历以及获奖情况(本人运动成绩以及社会荣誉)
2、照片:所有照片需高清原图,包含道服半身照1张,道馆教学照、比赛照、获奖照、培训照等武道生活照若干,共10—15张即可。
3、书写要求:按照基本要素,基本具备,突出重点和个性的原则,以时间为线(由过去到现在),通过对本人跆拳人生中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主要事件、有影响的人物、事业起落、身份变化对自身的影响及有特殊意义的场景、细节描写,充分本人的特殊点和闪光点,故事具体化、人格化,体现跆拳道项目特点,凸显中国跆拳道人精神力量。文稿不低于3000字。
文稿大致分为三部分:开头部分对本人进行简单介绍和定义,如姓名、年龄、籍贯、从业年限、当前工作、负责事务等,并结合本人对跆拳道运动发展的贡献、影响及取得的成就,选取重点进行人物定义(例:XXX自获奖退役/经商/执教/进军影视界……后,更是运用自身知名度/经济实力/专业实力/社会影响力……为培养跆拳道精英人才、促进该项运动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间部分围绕本人在求学、从业、成就、人生格言或信条等方面进行描述,以过往事件重点体现人物情感、追求、精神及对所在区市、省乃至全国跆拳道行业的影响和贡献,突出人物特质。
结尾围绕本人现状进行描述,并适当写出未来规划和愿景。
4、投稿邮箱:478018160@qq.com,注明:风云人物志投稿+姓名。
注意:文字内容中提及的本人所有已获奖项和实质性成就(省级或国家级协会、市级或以上体育部门授予证书、称号等),均需提供获奖证书、奖状等证明材料高清图片(建议扫描),会同其他素材一并压缩打包发至邮箱。
韩国文化院院长韩在爀: 跆拳道是个“好东西”
由《体育画报·跆拳道专刊》发起的韩国文化院首期跆拳道媒体班已经圆满结束,超过半数的学员期待着第二期的学习。一向“只看比赛,不爱运动”的记者们为什么迷上了跆拳道?这个项目难道不是小朋友的专利吗?《体育画报·跆拳道专刊》带着一大堆问题在北京专访了韩国文化院院长韩在爀。
现任韩国文化院院长韩在爀,在韩国读大学时的专业是中文,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学习文化。接触了中国文化后,他发现中国和韩国在习俗上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小时候家里做了好吃的米糕,就会分给邻居吃;如果是搬家到新的地方,也会做好米糕跟新邻居分享。好的东西,就是应该跟朋友分享,食物是这样,文化也是这样,跆拳道正是韩国文化中的“好东西”。
恢复跆拳道学习班
韩院长上学时候练习过两年跆拳道,这在韩国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非常常见。跆拳道作为韩国的国技,是几乎所有韩国青少年必定会接触的项目。亲身体验之后,韩院长发现,跆拳道不仅是一项锻炼身体的运动,对习练者还有精神上的磨练,它有自己独特的哲学思维在里面,它是韩国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2016 年,韩院长出任韩国驻华大使馆公使、韩国文化院院长,他的职责是在中国推广韩国文化,跆拳道当然也在其中。2017 年 4 月,韩院长在韩国文化院恢复了跆拳道学习班,此前这个课程曾经开设但已经中断了很长时间。这个决定得到大韩跆协和韩国国技院的支持,他们派遣了拥有丰富海外执教经验的教练来到中国,韩国文化院则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等途径,面向北京市民招生跆拳道学员,每期每班不超过 35 人。课程针对零基础的北京市民,不收取任何费用,只为让更多人了解跆拳道这项运动。
去年,共开课 3 个学期,每学期最多 5 个班,冬天设立特别学习班。到了今年,不少初级班结业后的学员表达了继续提高的意愿,文化院又增加了中级班。截止今年 5 月,跆拳道学习班共计 19 个班,学员超过 500 名。
媒体班成为一大特色
在这些学习班当中,有一个很特别的,它是专门为北京媒体设立的“媒体班”。媒体班学员来自北京各主流媒体的体育记者、编辑、制片人、主持人等,他们每周到文化院上课一次,共10次课。开课前,每名学员都要接受身体检测,包括身高、体重、三围、肺活量、血压、身体伤病信息采集等,英国跆拳道装备 JC 品牌为媒体班的每一位学员赞助了一套道服、T恤、道带,并在道服的袖子特别绣上了每人的姓名,这样的待遇一般都是跆拳道教练才有的。
媒体班的教练是来自韩国国技院的国际公认7段大师金琦福,年近60的他,脸上几乎看不出岁数的痕迹。当他了解到大多数学员都是零基础且对跆拳道有畏惧心理后,金教练提出了三个要求:快乐第一、锻炼第二、技术第三。他将游戏与热身相结合,将比赛与体能训练相结合,不仅让学员们快快乐乐、心甘情愿地完成了所有训练,开心讨论着课后肌肉酸痛地恢复办法和手段,还赢得了学员们的高度认可。
10堂课之后,不少学员已能够完成“太极一章”,有人减掉了20多斤体重,媒体们的工作时间弹性较大,就这样仍有超过半数学员出勤率超过70%,更有2名学员赢得了“全勤学员”称号。当韩院长得知,有超过半数学员希望继续上课,且已有 10名新学员亟待加入学习班时,他感到很高兴,他说,如果可以让记者们给媒体班打分,他希望能够得到100分。
跆拳道并非唯一
其实,跆拳道学习班,只是韩国文化院设立的众多学习班之一。在韩院长的倡导下,在光华路光华西里一号的这栋不高的白色建筑里,还设立了包括韩国传统乐器伽倻琴、韩文书法、韩国料理、韩剧、韩文等10余个学习班,它们都是免费面对北京市民开设的。每个学习班配备的师资都经过精挑细选,比如韩文班的老师专门从韩国的世宗学堂(相当于中国的孔子学院)邀请,拥有教育专业的相关背景,常驻中国进行教学。据统计,去年韩国文化院共开设了 30 多个学习班,学员累积超过1000 人。
除了“引进来”,韩国文化院还会“走出去”在中国各大城市进行韩国文化的推广活动。就跆拳道为例,韩国文化院会通过大韩跆协和国技院院邀请跆拳道表演团参与韩国文化周等活动,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竞技体育之外的更丰富生动的跆拳道内涵。(特约撰文 道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