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加入须知
投稿者需将所有文字及高清图片素材打包为RAR或ZIP的压缩文件,通过电子邮件投递。稿件具体素材要求如下:
1、个人简历:罗列学习和工作(创业)履历以及获奖情况(本人运动成绩以及社会荣誉)
2、照片:所有照片需高清原图,包含道服半身照1张,道馆教学照、比赛照、获奖照、培训照等武道生活照若干,共10—15张即可。
3、书写要求:按照基本要素,基本具备,突出重点和个性的原则,以时间为线(由过去到现在),通过对本人跆拳人生中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主要事件、有影响的人物、事业起落、身份变化对自身的影响及有特殊意义的场景、细节描写,充分本人的特殊点和闪光点,故事具体化、人格化,体现跆拳道项目特点,凸显中国跆拳道人精神力量。文稿不低于3000字。
文稿大致分为三部分:开头部分对本人进行简单介绍和定义,如姓名、年龄、籍贯、从业年限、当前工作、负责事务等,并结合本人对跆拳道运动发展的贡献、影响及取得的成就,选取重点进行人物定义(例:XXX自获奖退役/经商/执教/进军影视界……后,更是运用自身知名度/经济实力/专业实力/社会影响力……为培养跆拳道精英人才、促进该项运动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间部分围绕本人在求学、从业、成就、人生格言或信条等方面进行描述,以过往事件重点体现人物情感、追求、精神及对所在区市、省乃至全国跆拳道行业的影响和贡献,突出人物特质。
结尾围绕本人现状进行描述,并适当写出未来规划和愿景。
4、投稿邮箱:478018160@qq.com,注明:风云人物志投稿+姓名。
注意:文字内容中提及的本人所有已获奖项和实质性成就(省级或国家级协会、市级或以上体育部门授予证书、称号等),均需提供获奖证书、奖状等证明材料高清图片(建议扫描),会同其他素材一并压缩打包发至邮箱。
跆拳匠心——黄京胜专访
这是我第3次参加黄老师任教的培训,每一次学习之后都会觉得受益匪浅。他的教学模式在注重武道根基的同时兼具演武实用性,这让我不得不好奇,他到底师出何方名门?到底拥有什么样的经历?以至于他的训练风格如此特立独行!
也许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缘分使然终得来这次难得的采访。
九月的大连,微风徐徐,窗外有丝凉意,2017年度中跆协又一场高水平培训正如火如荼地举行着。
经历了一天紧张的训练,傍晚难得的休息显得格外的珍贵,我看着坐在对面的这位面带憨涩的中年男人,他粗犷有力的手指不协调地操作着手中的白瓷盖碗,谦虚地听着我念叨如何轻柔地泡出一盏温和而清甜的茶汤,茶几上焚起的沉香或聚或散地环绕在他魁梧却略显疲惫的身旁,此时此刻,男人胸前的红色国旗却是显得格外耀眼。
他就是中国国家品势队主教练、中国跆拳道协会培训委员会副主任、延边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黄京胜。
1988年,20岁的黄京胜考入延边大学并参加了国内首批ITF跆拳道专业学习,大学四年经过层层严格筛选与考核取得了ITF国际五段的殊荣,并得到跆拳道创始人崔泓熙将军的亲自指导。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跆拳道被列入试验项目。同年,黄京胜凭借优秀的教学能力和实操演练从众人当中脱颖而出,大学毕业后被延边大学留校任教,负责教授跆拳道专业。
2年后26岁的黄京胜第一次带队参加第一届全国跆拳道大赛,就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同年7月被聘为中国跆拳道国家队教练员。隔年带领国家队参加在菲律宾举行的世界跆拳道锦标赛时,他却以惨败收场。
这让第一次担当国家队教练的黄京胜倍感压力,但常年习武练就的毅力指引着他不能为此气馁,回国后的他开始立志研究基层教练员、运动员的根基技术教学,以及大学队伍和省队的建设。2001年,随着大众跆拳道的稳步发展,全国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但各地水平却参差不齐,这让黄京胜萌发了想出国深造的想法。
2002年在家人的支持下,黄京胜暂别了不到五岁的儿子,远离了爱妻和年迈的父母,只身前往日本筑波大学励志考取研究生,只为去探究东亚武道之间的紧密关系与文化精髓。
34岁的他离开了祖国的故土成了日本筑波大学校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
他说:“年龄大了,学习能力毕竟不如年轻人,在日本的校园里这个年龄段的基本上都是博士了,刚去的时候语言不通,有苦也说不出,因为只有考过了语言才可以成为研究生,其次才能正式开始学习武道。在日本的前4个月每天10小时学习日语,真的是累得要死!在家的时候有苦有难好歹还有个聊天说话的,但在日本,说也没得说,甚至深夜都会辛酸流泪。”
但是吧,人有梦想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很渺小,世界太大了,真的需要去好好学习和探究!
想必就是这样一股浓烈的热爱与执着,让黄京胜在日本的研究生期间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那样的年代,在国外留学的开销对于一个停薪留职的大学老师来说是很昂贵的,在学习与训练之余他做过中餐的厨子,跑过高尔夫的球童,站过超市的售货员,背过搬家公司的家具,送过日本大街小巷的报纸。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3月,黄京胜以150页的《跆拳道起源于发展中-空手道的影响》论文顺利毕业并连续几年获得学校的研究生奖学金。
离开日本前,校方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希望他留下来继续课题的深入研究,但归心似箭的他想起了自己肩负的责任,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祖国的故土。
直到年届不惑,黄京胜这才安下心来,重返延边大学建立跆拳道竞技队和品势队,并同期开始参加全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和大众跆拳道锦标赛等。
2006年随着中国大众跆拳道品势的快速发展,鉴于自己在日本多年练习空手道“型”的基础,他把空手道的动作原理和体系嵌入跆拳道的品势当中。
2007年带队参加了全国大众锦标赛,虽然队员的表现力和技术都很好,而且成绩显赫,但却被很多裁判及教练员质疑这不是真正的跆拳道该有的风格。
面对质疑,他选择了坚持自己的理念,多年的努力后,在取得众多优异的比赛成绩后,他逐渐被同仁所认可。2011年开始,43岁的黄京胜担任了中国国家品势队教练员。
2012年是黄京胜最难忘的一年,当年12月,在哥伦比亚举行的第七届品势跆拳道世界锦标赛上,中国品势队斩获一金一银三铜,创下了品势队历史最佳成绩,改写了中国品势队在世锦赛上“零金牌”的历史。其中,赢得混双金牌的是来自延边大学的学生乔治和全雪艳。
谈及此处,情到深处的他声音微微颤抖着:
“我这一辈子,第一次看到中国国旗因为我们的努力飘扬在国外的赛场上,当国歌响起,在场所有人肃然起立,我们热泪盈眶甚至相拥而泣!我们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力量!让中国品势队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没有人会去惦记自己的付出,有的仅是喜悦和感动,还有什么事比让五星红旗飘扬在赛场上更值得荣耀的事吗?”
是的,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从17岁接触跆拳道直到49岁依旧保持着那份炙热的赤子之心,依旧保持对理想与梦想的追逐。他是延大学子心中的“黄老爹”,是上课严厉起来不要命的“黄老师”,是众人眼中的“功夫大师”。
但回到茶香四溢的当下,他却仍保持谦虚的心态跟着一个学生在习茶,他还想试着让自己的心更平静更细腻,试着让自己那经过千锤百炼的手指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柔软一些。
黄京胜说:“我就是个人民教师,做为一个教师就是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什么大师。跆拳道起初就是爱好,后期变成责任。每当看到队员们拿奖牌,站到领奖台那一刻,责任就越重大。每当看到国旗在赛场飘扬,内心升起的荣誉和责任也会越重大。 ”
学生眼中的黄京胜
——黄老师就是那个,当你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最想感谢的人,如果能亲亲他光亮亮的脑门,那真的是极好的。
——上学的时候真的很怕他的,有多怕,就是我们每天一进道馆门口,看见他在哪坐着,我们问好之后,如果他抬眼瞪我们,那就好,今天气氛不会太差,如果他不理我们,完了,大气都不敢喘,赶紧换好衣服安安静静的训练,火山爆发这种事,真的不要好奇,会死的很惨。
——看起来我们的道馆里面好像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拉韧带的道具,但是一到拉韧带的时候,连暖气片,沙发,这种看起来人畜无害的东西都能充当刑具,老师你就说你想知道啥吧,我都招了,真的。
——黄老师看到我的努力非常相信我,每次单独告诉我,你要是能把柔韧压下去就能干大事,我就报名了健身房,练一个小时的力量,在压两个小时的腿,这样坚持了三年。在道馆黄老师给我们压腿的花样简直不要太花哨,花哨到做梦梦见黄老师,比梦到鬼都要恐怖。
——在国家队时候,我膝盖受伤了,疼到3天晚上都不能入睡,走路疼,走台阶疼。我哭着找黄老师,我要退出,我太疼了,黄老师发脾气了,(当时回忆,只记得一句话)你走之后就不是我的学生了,我不会在承认你了,永远不要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当时跪在老师面前,和老师说对不起,我一定会坚持的,现在想想真的感谢老师说的,要不是老师我肯定坚持不了。
——有一次因为我们唱国歌的时候声音小了,老师罚我们在操场上跑了30圈。世锦赛的时候,老师跟我们那几个朝鲜族的队员说“走出国门我们就是中国人,谁也不允许说朝语。”
——在我们的心里,黄老师是一个小巨人,永远不会倒下的那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