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加入须知

投稿者需将所有文字及高清图片素材打包为RAR或ZIP的压缩文件,通过电子邮件投递。稿件具体素材要求如下:
1、个人简历:罗列学习和工作(创业)履历以及获奖情况(本人运动成绩以及社会荣誉)
2、照片:所有照片需高清原图,包含道服半身照1张,道馆教学照、比赛照、获奖照、培训照等武道生活照若干,共10­—15张即可。
3、书写要求:按照基本要素,基本具备,突出重点和个性的原则,以时间为线(由过去到现在),通过对本人跆拳人生中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主要事件、有影响的人物、事业起落、身份变化对自身的影响及有特殊意义的场景、细节描写,充分本人的特殊点和闪光点,故事具体化、人格化,体现跆拳道项目特点,凸显中国跆拳道人精神力量。文稿不低于3000字。
文稿大致分为三部分:开头部分对本人进行简单介绍和定义,如姓名、年龄、籍贯、从业年限、当前工作、负责事务等,并结合本人对跆拳道运动发展的贡献、影响及取得的成就,选取重点进行人物定义(例:XXX自获奖退役/经商/执教/进军影视界……后,更是运用自身知名度/经济实力/专业实力/社会影响力……为培养跆拳道精英人才、促进该项运动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间部分围绕本人在求学、从业、成就、人生格言或信条等方面进行描述,以过往事件重点体现人物情感、追求、精神及对所在区市、省乃至全国跆拳道行业的影响和贡献,突出人物特质。
结尾围绕本人现状进行描述,并适当写出未来规划和愿景。
4、投稿邮箱:
478018160@qq.com,注明:风云人物志投稿+姓名
注意:文字内容中提及的本人所有已获奖项和实质性成就(省级或国家级协会、市级或以上体育部门授予证书、称号等),均需提供获奖证书、奖状等证明材料高清图片(建议扫描),会同其他素材一并压缩打包发至邮箱。

 

林振华
申请加入 风云人物评分:

父子雄兵

前言:

“如果培养孩子,我的想法是在他可以独立之前,能让他成长到一定的程度。”

 “我们饮食、起居都在道馆里,白天晚上都有课,你说哪有时间休息,过年也不休息,大年初一都不休息。一个人每天只有24小时,能多把控就多把控一下,不要浪费在很多闲暇的地方…”

 “其实每次半夜下课完,就跟教练和来训练的一些朋友坐一下,喝个小酒,就是最快乐的事情了…”

 随着电影《龙拳小子》的播出,林秋楠成名,被冠以“跆拳道楠神”的称号,而他的父亲林振华仍然低调的工作在跆拳道教学一线。说起他,从低调到成绩爆发让整个行业为之侧目,有人质疑,有人追随,有人批判,有人赞同。然而,时势造英雄,历史把他推到了行业的最前沿,本期专访,我们走近了林振华和林秋楠父子。
 

Q:您是什么时候开始练习跆拳道的?

 林:我接触跆拳道比较晚,是半路出家,不像林秋楠从6岁就开始训练。当然和时代也有关系。90年代中期,跆拳道在国内还没有普及,许多人对于跆拳道是个什么概念都还不清楚,那时候我十七八岁,年轻气盛,血气方刚。深受香港武侠电影的影响,从小都抱有行侠仗义,拯救苍生的幻想,而当时受限于条件与环境,一直苦于无路可寻武义之门道。

 直到1998年参军入伍,那时我们的连长同样痴迷于武术,他早期学过枪棒也跟韩国的朋友一起接触过跆拳道,所以经常带着我们一起拉韧带踢腿,练一些跆拳道的基础动作。说起来我们的连长算是我的启蒙老师,退伍之后,我走南闯北游荡过几个省的跆拳道馆,也三番五次跑去韩国交流学习,也算是真正入门了吧。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那时候时我们国内引进的跆拳道只是这个项目中的竞技部分,而竞技也只是跆拳道中很小的一部分。按照当时的自我感觉,既然是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为何不开一个跆拳道馆呢?把兴趣和爱好当成人生的事业来发展,还能有比这个更加有趣的事情吗?所以就开了人生中的第一家道馆。

 Q:那时候全国道馆都流行竞技教学,您为什么把教学重点转向品势呢?

 林:早期的时候,品势确实没有引起我的兴趣,因为不论国内还是韩国的品势打出来都像老年操,一般都是为了应付第二天考级而匆匆忙忙突击一下,根本没有用心去练。

 2006年的品势世锦赛,促进和推动了品势项目的蓬勃发展,2008年我便开始抓品势,我觉得之前的腿法也好,竞技也好,都没有一个具体的表现形式。比如说你要向家长展示一下跆拳道,品势学完之后就可以去展示,竞技哪有呢,竞技去展示的话也是把简单腿法踢一下,所以我认为品势是很好的,最起码孩子练习品势一年下来就会有一个很好的展示效果。

018A3748 (2)

 Q:听说您的第一个学生姚晶晶,初次参加国际大赛就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林:是的,她入选国家队后参加了第五届乌兹别克斯坦世界锦标赛,获得了个人项目亚军,也是中国品势队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

 说起姚晶晶进入国家队,还是有点曲折的。2010年的全国大众赛在成都西华大学举行,能进入前三名的才有资格参加国家队集训。我认为姚晶晶行,就给她定下目标,一定要成为国家队队员,那也是我的动力,后来她竞赛拿到第三名的成绩获得了资格。

 去了国家品势集训队之后,又被退下来了,说里面有更优秀的。后来我们浙江跆协就力保姚晶晶进入了国家队,结果那一次也争气,所有参赛队员里她的成绩是最好的。回想起来,如果当时我不去争取,那么历史就不会开创,孩子也可能就此被埋没了。

 时至今日快8年过去了,在个人项目世锦赛上,还是没有人超越这个最好成绩。你说混双啊,团体啊,或者说自创啊,也拿到了金牌,但在我看来,这块银牌的含金量那是史诗级的。对了,那一年姚晶晶还上了跆拳道杂志的封面风云人物呢。(笑)

LQN2_meitu_2

 Q:可否和大家谈谈您对于林秋楠,爸爸和教练哪一个身份的意义更大一些?

 林:说到我对秋楠父亲和教练哪个身份意义更大一些,其实这两个身份已经融为一体,我觉得是教练层面更大一些吧。其实父子之间要柔情啊、关怀啊,我对儿子做不来,当然我对女儿是完全没法抗拒,从来不会在她身上发脾气。但是男孩子不一样,男孩子一定要有坚毅果敢的品性。温柔的一面交给妈妈来做,我在孩子面前就以硬气的形象出现。

 在道馆里面,我不允许林秋楠叫我爸爸,他没有特殊身份,来到道馆和所有孩子一样。秋楠从7岁到13岁这6年里,一年365天,除了上学、比赛,基本上都是待在道馆里。6年时间没有一个正常的假期,这对任何一个孩子来说非常的艰辛,包括我回忆起来也是如此。秋楠有时候会抱怨,他连动物园都不知道长什么样。他有时候也会说我想去阿姨家玩两天,但是不会对训练有抵触情绪,因为他本身性格多动、喜欢闹,也喜欢这一项运动,而且这个孩子比较有天赋。

 作为父亲,我觉得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发现孩子某个方面的天赋,或许是学业,或许是琴棋书画等等。孩子在没有成熟之前一定是家长给他拿主意,因为人的本性都是趋于安逸,那么到底是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好呢?还是给他一个有压力有目标的童年好?我们如果都是第一次做父亲,谁也说不好。

 然而会有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跟我说,你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不要让他从小这么辛苦。但是我们看国外的精英,说教育轻松、快乐等等,那都是假话,越是条件好的家庭,越是注重对孩子方方面面的教育,只有那些平庸的家长才会去找这些借口。在我们那个年代,没有一个很好的条件,父母没有给到很好的监督和陪伴,我们作为过来人就觉得,你给孩子千金万金,不如给他最长久的陪伴。

LQN2_meitu_2

2016年秘鲁世锦赛,为了圆林秋楠国家队的梦,我推掉了他的影视剧拍摄,儿子练了这么久,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总要有一个成果。林秋楠现在各种赛事金牌拿到了105枚,拿这么多冠军是为了什么,我要给他一个方向和期望。

 林:这么久以来,林秋楠没有跟我起过冲突,他也怕我,再一个他也很明白他在做什么,他的付出都是为了什么。他也很拼,每次比赛之前也会非常紧张。当然也会调皮,看到一些东西会有想法,但是总的来说这个孩子很有方向感。也可能他到了青春期会有叛逆心理,可能会抵触训练,那到了18岁,我会去判断他的选择,对他未来和成长有利的选择,我完全支持,并不一定限定在跆拳道。

 在跆拳道项目这么多年坚持而获得的成长,使得他在国内儿童功夫之星青黄不接的现况下脱颖而出,被我们孩提时代的王牌导演王晶发掘成为甄子丹的入室弟子。前不久秋楠赴香港出演甄子丹主演的电影《大师兄》,下一部也是甄子丹主演的《肥龙过江》。我相信这完全可以给所有练习跆拳道的孩子一道强心剂:原来,通过坚持跆拳道还可以获得这么多机遇和拥有更加精彩的人生。

 不止是秋楠,我们的另一个学生孙策,还出演了由施瓦辛格,杰森斯坦森,成龙主演的好莱坞大片,另外一个成年弟子也被影视公司签约了,还有我们的小黑董靖坤,被《寻龙诀》、《画皮2》的导演乌尔善所看中,将参与拍摄玄幻电影《封神》,出演哪吒。

LZHandHZM_meitu_4

 Q:林教练,您最终的理想是什么样的,您带的孩子们的出路在哪里?

 林:有句话:“技艺,是人在宇宙中为自己所找到的位置。”我的理想就是希望通过跆拳道能让孩子们找到在宇宙中自己的位置。最希望建立一个学校,从幼稚园到大学,而我能陪着喜欢跆拳道的孩子们,日复一日,从埋下种子到破土而出,直至开花结果。他们成长过程中所有的花销我都能承担得起,让喜欢跆拳道的孩子以及家庭不会背负一点点压力。正常的学业一定得完成,因为这是他们要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学业之后每天的2个小时必须得给到我,足够了,我会用我的训练体系帮他们建立起飞翔起来的途径和通道。

 在2014年文志拿了世锦赛冠军之后,我也一度陷入迷茫。该拿的国际国内的冠军基本都囊括了,可以说是大满贯了,难道还要再来一遍吗?为此经常陷入自我审视和反省:拿了这么多冠军又怎么样?所以我开始让孩子涉足影视和传媒,几乎上遍了从中央一套到中央十三套的各种节目,然后是各大卫视。在《出彩中国人》决赛获得“未来的光芒奖”,后来拍了《龙拳小子》和一些其他的视频,包括林俊杰的MV,媒体对跆拳道的传播,让孩子们体会到了肩负推广中国跆拳道非凡使命的荣誉感。我认为,做一件事不能只想着个体和自我,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推广跆拳道本身就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我们更应该为推广这个行业做一点贡献。

 你问我跆拳道孩子有什么出路,我想,把一门技艺练到极致了,自然而然,各种出路、机遇都会来找你的。就像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做好手中事,该来的都会来。

5705185074

 【后记】

 谈及林振华关于跆拳道品势的竞赛与选手的培养,他认为“品势这种形体上的表现形式,要靠审美来判定,而你的训练体系好不好,还要靠你带出来的孩子来证明。结果不会骗人的,永远都要向有结果的人学习。我不建议所有孩子都当精英班来训练,但是一批孩子中总有练的好的,我们要对得起这批孩子的天赋和他们的家长。

 这就是林振华,一位坚守初心的跆拳道指导者,他走出了自己的风格,并坚持把这种风格推向更大的舞台。我们期待他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期待他创造更多的奇迹,期待有更多的跆拳道人像他一样,描绘着中国大众跆拳道的未来。(文/陈龙  摄影/马子元)


后台未开启评论功能
关闭